常德
成語(Idiom):常德
發音(Pronunciation):cháng d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的為人處事一貫正直、堅持原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常德是由常和德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常意為經常、持續,德意為道德、品德。常德表示一個人的為人處事一貫正直,堅持原則,不變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德常用于描述一個人的品德、為人處事的態度和原則。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一直保持著高尚的道德標準,不輕易改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常德這個成語最早見于《論語·子罕》。孔子在這篇文章中說:“子罕言利與命與仁。”意思是說,子罕(孔子的一位學生)談到了利益、命運和仁愛。孔子對他說:“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這句話的意思是,不具備仁愛品德的人,不能長期享受和約束;只有具備仁愛品德的人才能享受和安定下來。這里的“仁”就是指“常德”,即一個人的為人處事一貫正直、堅持原則。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常德由兩個漢字組成,形式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保持著常德,從不為個人利益而放棄原則。
2. 這位老師一貫以常德示人,受到了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常德與常道德進行聯想,常意為經常、持續,德意為道德、品德。通過這種聯想,可以幫助記憶和理解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道德、品德相關的成語,如“德高望重”、“品德高尚”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希望成為一個有常德的人,做到真誠、友善、守信用。
2. 初中生:老師教育我們要有常德,不要為了小利益而做出違背原則的事情。
3. 高中生:一個人的常德關系到他的人格魅力和社會聲譽,我們應該時刻保持好品德。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