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鑪
成語(Idiom):鵲鑪(què lú)
發(fā)音(Pronunciation):què l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善于制造是非、挑撥離間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鵲鑪一詞來源于《漢書·董仲舒?zhèn)鳌贰yo是指喜歡挑撥離間的鳥,鑪是指爐子,比喻制造是非。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那些喜歡挑撥離間、制造紛爭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鵲鑪一詞常用于形容那些喜歡挑撥離間、制造紛爭的人。可以用于描述某人在團隊、家庭或社會中故意制造矛盾、破壞和諧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jù)《漢書·董仲舒?zhèn)鳌酚涊d,董仲舒是西漢初年的一位儒家學者,他曾在朝廷中擔任要職。有一次,有人告發(fā)董仲舒有罪,但董仲舒通過自己的辯解和智慧成功洗清了冤屈。后來,董仲舒對人說:“我有一只鵲,它會在爐子上叫,這是因為爐子很熱。但是,它不會在爐子上叫,這是因為爐子已經(jīng)冷了。鵲只會在爐子上叫,但它卻不知道爐子的溫度。”這個故事成為了“鵲鑪”的來源,用來形容那些只會制造是非、挑撥離間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單字組成,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鵲鑪,經(jīng)常在同事之間制造矛盾。
2. 這個人真是個鵲鑪,總是故意挑撥別人的關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鵲鑪”這個成語拆分成兩個部分來記憶。鵲可以聯(lián)想為喜歡挑撥離間的鳥,而鑪可以聯(lián)想為爐子。將這兩個部分聯(lián)想在一起,就可以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深入學習其他與人際關系、團隊合作等相關的成語,如“離間計”、“挑撥離間”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是個鵲鑪,經(jīng)常在同學之間制造矛盾。
中學生:那個學生總是故意挑撥我們之間的關系,真是個鵲鑪。
大學生:在團隊合作中,我們應該避免成為鵲鑪,而是要促進團結和和諧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