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行
基本解釋
(1).謂心施仁德而不表露于外。《管子·形勢》:“見與之交,幾於不親;見哀之役,於不結(jié);見施之德,幾於不報;四方所歸,心行者也。” 尹知章 注:“心行而不見,則四方歸之?!薄?a href="/r_ci_1fd8ed6abb6e1d26f945cc57ac6e7acb/" target="_blank">管子·形勢解》:“能心行德,則天下莫能與之爭矣?!?br>(2).佛教語。變動不居之心。心以流行于事相為作用,故稱。《法華經(jīng)·方便品》:“佛知彼心行,故為説大乘?!?唐 白居易 《愛詠》詩:“辭章諷詠成千首,心行歸依向一乘。坐倚繩牀閑自念,前生應是一詩僧。”
(3).猶品行?!侗笔贰ぷ娆E傳》:“ 孝徵 心行雖薄,奇略出人,緩急真可馮仗?!?宋 邵博 《聞見后錄》卷二二:“ 仁皇帝 每曰‘某心行不佳’,后竟除平章事,蓋 仁皇帝 盛德大度,不念舊惡故也?!?元 王子一 《誤入桃源》第一折:“人物不撐達,服色儘奢華,心行更姦猾?!?/p>
成語(Idiom):心行(xīn xíng)
發(fā)音(Pronunciation):xīn x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一致,內(nèi)外一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心行意為心思和行動相一致,表達了一個人的內(nèi)心和外在行為的一致性。這個成語強調(diào)了人的內(nèi)外一致,即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應該一致,不應該表里不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心行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言行舉止與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一致,或者強調(diào)一個人的品行和行為是一致的。它也可以用來對比一個人的言行舉止與內(nèi)心想法不一致的情況,用以批評或諷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心行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莊子·外物》篇。莊子講述了一個人的內(nèi)心和外在行為應該一致的故事,以此來說明一個人的真實品性和表面行為的差異。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心行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心”表示內(nèi)心思想,“行”表示外在行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心行一致,一直都是誠實守信的。
2. 她的心行不一致,總是說一套做一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梢韵胂笠粋€人的心和行為之間有一條線連接著,表示內(nèi)心和外在的一致性。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與心行相關(guān)的成語來進一步擴展對這個主題的理解,如“心口如一”、“心直口快”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做一個心行一致的好孩子。
2. 初中生:他的心行一致,受到了老師的表揚。
3. 高中生:她的心行不一致,總是說謊騙人。
4. 大學生:我們應該努力實現(xiàn)心行相一致的目標。
5. 成人:一個人的心行一致是衡量一個人品質(zhì)的重要標準。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心行”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