猾吏
成語(Idiom):猾吏(huá lì)
發音(Pronunciation):huá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奸詐狡猾的官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猾吏是一個貶義詞,用來形容官員或者官吏行為不正,心機深沉,善于欺騙和耍詐。這個成語常常用來批評那些濫用職權、違法亂紀的官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那些以權謀私、不擇手段的官員。可以在新聞報道、社會評論、文學作品等場合中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猾吏這個成語的故事源于《列子·仲尼篇》。故事講述了一個官員在做官期間為了謀取私利,采用了各種欺騙手段,最終被人揭發并受到懲罰。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形容官員行為不正的典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猾吏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猾”表示狡猾,奸詐,“吏”表示官員,官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官員一直以來都是個猾吏,他的所作所為令人發指。
2. 這個案件的調查顯示,其中涉及到了一批猾吏的勾結行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猾”字聯想為“狡猾”的意思,而“吏”字可以聯想為“官吏”,從而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奸邪之徒”、“欺世盜名”等,以加深對官員不正行為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那個猾吏總是欺負我們,我們要告訴老師。
2. 初中生:這個猾吏竟然偷了那么多錢,真是太可惡了。
3. 高中生:歷史課上老師告訴我們,古代也有很多猾吏,他們的行為嚴重損害了人民利益。
4. 大學生:現代社會也存在一些猾吏,他們利用職權謀取私利,損害社會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