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邦
成語(Idiom):喪邦(sàng bāng)
發音(Pronunciation):sàng b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國家滅亡或國家遭受巨大的危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喪邦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喪意為失去或毀壞,邦意為國家。它形象地描述了一個國家遭受滅亡、分裂或巨大危難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喪邦一般用于形容國家政治、經濟或軍事方面的危機,也可以用于形容國家面臨外部侵略或內部動亂的困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喪邦這個成語最早見于《左傳》篡邑之辭。相傳,在春秋時期,齊國大夫田和率領一支軍隊侵略了魯國,魯國的國君魯莊公被迫逃亡,國家陷入了滅亡的危險。后來,魯國國君魯莊公通過外交手段恢復了魯國的統治,使國家免于滅亡。這個故事成為了喪邦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喪邦由兩個漢字組成,屬于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場戰爭的失敗導致了國家的喪邦。
2. 戰爭結束后,這個國家陷入了喪邦的困境。
3. 他的政策導致了國家經濟的喪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喪邦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國家的旗幟被撕破,國家陷入了混亂和滅亡的狀態,從而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國家、政治和歷史相關的成語,可以加深對喪邦這個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國家的滅亡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痛苦。
2. 初中生:戰爭導致了這個國家的喪邦,讓人們深感痛惜。
3. 高中生:這個國家的政治腐敗使得國家面臨喪邦的危險。
4. 大學生:歷史上有很多例子表明,國家的喪邦往往與內部的政治動蕩和外部的侵略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