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官
成語(Idiom):旗官
發音(Pronunciation):qí gu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拿著旗幟的官員,比喻只有虛名而無實權的官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旗官原指軍隊中擔任指揮旗幟的官員,后泛指只有虛名而無實權的官職。成語“旗官”常用來形容官職雖高,但實際上沒有實權,只有名義上的權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某些官員只有虛名而無實權,或者在某些職位上只有名義上的權力,實際上無法做出決策和掌握實權的情況。也可以用于批評某些組織或機構內部的官僚主義問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旗官”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小說《喻世明言》中,其中有一則名為《旗官》的故事。故事講述了一個名叫楊大郎的旗官,他有一身的虛名和官職,但實際上卻無能無力,無法為民眾解決問題。這個故事通過夸張的手法,揭示了官員虛名實權的問題,成為了“旗官”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即“旗”和“官”。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部門的領導只是個旗官,沒有實際的權力。
2. 在這家公司里,經理只是個旗官,所有的決策都是由老板來做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一個人手持旗幟,但旗幟上沒有任何標志或符號,表示他只有虛名而無實權。將這個形象與“旗官”的意思聯系起來,可以更容易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官職和權力相關的成語,如“名存實亡”、“稻草人”等,來拓展對官僚主義和權力問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班長只是個旗官,每次都是老師來管理我們。
2. 初中生:學校的學生會主席只是個旗官,真正的決策權都在校長手里。
3. 高中生:政府部門的一些官員都是旗官,只有虛名而無實權。
4. 大學生:這個學生組織的主席只是個旗官,實際上并沒有什么實際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