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酤
成語(Idiom):屠酤
發音(Pronunciation):tú ró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殘忍地屠殺和宰割人或動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屠酤是由“屠”和“酤”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屠,指屠殺;酤,指割肉。合在一起,表示殘忍地屠殺和宰割人或動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屠酤一般用于形容殘忍和暴力的行為,常用于文學作品或口語中。可以用來批評或警示人們不要進行殘忍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屠酤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魏公子列傳》中,記載了戰國時期魏國公子列屠殺牛羊的故事。公子列是魏國的貴族,他喜歡殘忍地屠殺牛羊,以顯示自己的權勢和殘暴。這個故事通過屠酤這個成語來警示人們不要沉迷于殘暴和暴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屠酤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屠”和名詞“酤”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殘暴的獨裁者屠酤了無數無辜的人民。
2. 這個小鎮上的肉販屠酤了許多生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屠酤”聯想為屠宰肉類的場景,通過想象屠宰的過程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殘忍和暴力相關的成語,如屠城、屠戮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聽到了屠酤的聲音,嚇得不敢出門。
2. 初中生:歷史課上,老師講解了屠酤的殘忍場景,讓我們深感震撼。
3. 高中生:這個小說中描述了一場殘忍的屠酤,讓人無法忍受。
4. 大學生:我們應該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屠酤行為,保護動物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