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震聾發聵
發音(Pronunciation):zhèn lóng fā k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聲音極大,能使人耳朵發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震:震動,使顫動;聾:耳朵失去聽覺;發聵:耳朵恢復聽覺。震聾發聵形容聲音極大,能夠使人耳朵失去聽覺,然后又恢復聽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聲音非常大,令人震驚的情況,也可用于形容某種消息或事件具有極大的影響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逍遙游》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人聽到了一種非常美妙的音樂,耳朵因此失去了聽覺。后來,他又聽到了一種更為美妙的音樂,耳朵恢復了聽覺。這個故事形象地描述了“震聾發聵”的含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形容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那個演講者的聲音震聾發聵,讓人印象深刻。
2. 炮聲震聾發聵,整個城市都被嚇得鴉雀無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震聾發聵”與聲音非常大、令人震驚的情境聯系起來,形象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聲音、聽覺相關的成語,如“鴉雀無聲”、“聚精會神”等,進一步豐富詞匯量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煙花爆炸的聲音震聾發聵,我嚇得閉上了耳朵。
2. 初中生:演唱會上歌迷的尖叫聲震聾發聵,讓人覺得非常熱鬧。
3. 高中生:地震時建筑物倒塌的聲音震聾發聵,讓人感到恐懼和無助。
4. 大學生:演講者的演講聲音震聾發聵,讓我對他的觀點產生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