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信口開合
發音(Pronunciation):xìn kǒu kāi h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毫無根據地隨口說話,不負責任地亂說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說話不經過思考,毫無根據或依據地隨意說話,不負責任地亂說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批評那些口無遮攔、不負責任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說話不經過思考、不負責任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韓非子·喻老》中有一則寓言故事:楚國有個人名叫孟嘗君,他一天在路上遇到一群人正在樹下爭論一只鳥是白色的還是黑色的,孟嘗君隨口說:“那只鳥是白色的。”之后,這群人就開始爭辯起來,有人說是白色的,有人說是黑色的,爭執不休。孟嘗君看到后感嘆道:“我只是隨口說了一句,并沒有看清楚鳥的顏色,你們為什么要信口開合呢?”從此,這個成語就流傳下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動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信口開合,說了很多不負責任的話。
2. 不要隨便信口開合,要對自己說的話負責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信口開合”與孟嘗君的故事聯系起來,想象自己隨口說了一句不負責任的話,引發了一場爭論,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言辭和負責任相關的成語,如“口是心非”、“說三道四”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喜歡和信口開合的同學玩。
2. 初中生:老師教育我們不要信口開合,要負責任地說話。
3. 高中生:他在演講比賽中信口開合,沒有說出真正的觀點。
4. 大學生:在辯論比賽中,不要信口開合,要有充分的準備和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