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駘
成語(Idiom):哀駘
發音(Pronunciation):āi tá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陷入困境、悲慘境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哀駘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由兩個字組成。哀指悲傷、痛苦,駘指驢子。哀駘形容一個人或事物陷入困境、處境悲慘,無法自拔,如同驢子陷入泥潭無法脫身。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哀駘常用于描述人們在生活中遭遇困難、逆境或失敗,無法擺脫困境的狀況。可以用來形容個人、家庭、組織、國家等各種不同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哀駘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一年》中,該書是中國古代史書《春秋》的一部分。故事講述了昭公因為政績不佳而被人詬病,被稱作“哀駘之君”。從此,哀駘成為了一個形容政治失意、境地悲慘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哀駘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單獨的詞語組成,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生意失敗后,陷入了哀駘的境地。
2. 這個國家經歷了戰爭和貧困,一度陷入了哀駘之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哀駘”與驢子陷入泥潭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或事物陷入困境、無法自拔的情景,有助于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哀駘相關的成語,如“哀兵必勝”、“哀矜”等,了解它們的含義和用法,豐富自己的漢語詞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狗不小心跑出去了,他哀駘地追著狗叫。
2. 初中生:考試前夜,我才發現自己什么都沒復習,感覺自己陷入了哀駘的境地。
3. 高中生:他失去了親人后,整個人都陷入了哀駘之中,再也無法快樂起來了。
4. 大學生:他投資失敗后,陷入了巨額債務,面臨破產,真是哀駘之人。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哀駘”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