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軛
基本解釋
謂齊驅并駕。《楚辭·卜居》:“寧與騏驥亢軛乎?將隨駑馬之跡乎?” 王夫之 通釋:“亢,與伉同,并也。軛,轅端駕馬木。與良馬同軛相并,則行必齊力。”
成語(Idiom):亢軛 (kàng è)
發音(Pronunciation):kàng 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們的思想、言行受到嚴格限制或束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亢軛一詞出自《左傳》。亢軛原本是指兩匹馬并駕而行時,駕車人把馬的軛桿調得過高,使馬無法自由馳騁。引申為人們的思想、言行受到嚴格限制或束縛,缺乏自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亢軛常用于形容人們受到思想、行為、言論等方面的限制,無法自由發展或表達自己的意見。常見于社會、政治、教育等領域的討論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是中國古代歷史文獻中的重要一部分,記載了戰國時期的歷史事件。其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齊國大夫顓頊因為言辭過激,被國君所限制,無法自由行動。故事中描述了顓頊感到自己像是被亢軛束縛住了一樣,無法自由發展。因此,亢軛一詞引申為受到嚴格限制或束縛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亢軛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這個體制下感到亢軛,無法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
2. 這個國家的媒體受到了嚴格的亢軛,無法報道真實的新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聯想到駕車人把馬的軛桿調得過高,使馬無法自由馳騁的情景,從而理解亢軛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束縛”、“限制”等,了解更多與亢軛相關的詞匯和表達方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對我們的要求太多了,感覺像是被亢軛束縛住了一樣。
2. 初中生:在這個學校,學生的言行都受到很大的亢軛,無法自由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才華。
3. 高中生:社會的觀念和道德標準對年輕人的思想產生了亢軛,使得他們難以表達自己的獨特想法。
4. 大學生:在大學里,學生們渴望擺脫亢軛,追求自由思考和獨立精神。
5. 成年人:在這個工作環境中,我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受到了亢軛,無法展現出真正的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