齧氈
成語(Idiom):齧氈(niè zhān)
發音(Pronunciation):niè zh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爭斗不休,互相攻擊,不達成共識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齧氈原指老鼠咬氈席,形容人們爭斗不休,互相攻擊,不達成共識的狀態。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爭吵、紛爭不休的場景,也可用于形容人們固執己見,不愿妥協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團隊內部或社會上的爭斗、紛爭、意見不合等情況。也可用于形容政治斗爭、商業競爭等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古代有位官員,任職期間,他的辦公室里常常有老鼠出沒,咬壞了許多東西,特別是咬壞了他的氈席。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請來了捕鼠的專家,但老鼠仍然不斷出現。于是,他決定自己動手,將氈席咬壞的地方修補起來。然而,修補好的氈席不久又被老鼠咬壞。這個故事后來成為成語“齧氈”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動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兩個人爭吵了一整天,真是齧氈不休。
2. 這個團隊內部紛爭不斷,齧氈的聲音時刻不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齧氈想象為兩只老鼠在咬氈席,形成爭斗的場景,通過動態的圖像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紛爭、爭吵相關的成語,例如“爭鳴不休”、“爾虞我詐”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和同學之間有時候也會為了一點小事齧氈。
2. 初中生:班里經常有人為了排名爭吵不休,整個氣氛都很緊張,真是齧氈。
3. 高中生:政治課上同學們就各種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爭吵聲此起彼伏,真是齧氈不休。
4. 大學生:社團內部的意見分歧很大,討論會上各種觀點爭鋒相對,齧氈的氣氛非常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