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口
成語(Idiom):群口(qún kǒu)
發音(Pronunciation):qún k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眾多人的嘴巴,形容人多口雜,議論紛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群口一詞中的“群”指眾多,表示人數眾多;“口”則指嘴巴,表示言論、議論。成語“群口”形容人多嘴雜,意指眾多人議論紛紛,口舌紛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多嘴雜,爭論不休的場景,特別是在公眾場合或爭議較大的話題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張丞相列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當時,張良擔任丞相,他的政策得到了百姓的支持。然而,有一天,百姓們紛紛議論起張良的政策,口舌之爭不斷。張良聽到后,笑著說:“群臣群口,正是我做事的目標。”從此,人們就用“群口”來形容人多嘴雜、議論紛紛的場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固定的成語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會議上,大家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群口之下,最終達成了共識。
2. 這個新聞報道引起了廣泛的討論,群口紛紛,意見不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群口”與人多嘴雜的場景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一個人面對眾多嘴巴,言辭紛飛的情景,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群口”相關的成語,如“群龍無首”、“眾口鑠金”等。也可以學習其他形容人多嘴雜的成語,如“眾說紛紜”、“嘴多舌雜”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在班級討論中,同學們群口紛紛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2. 初中生(13-15歲):社交媒體上關于這個話題的評論很多,群口之下,各種聲音都有。
3. 高中生(16-18歲):學校舉行的辯論賽上,選手們群口紛紛,爭論激烈。
4. 大學生(19-22歲):在學術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們群口紛紛,各抒己見。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全面了解并記憶“群口”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