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恕
基本解釋
謂存心寬厚。《禮記·孔子閑居》:“無服之喪,內恕孔悲。” 陳澔 集說:“內恕孔悲者,言其以仁存心也。”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俞序》:“上奢侈,刑又急,皆不內恕,求備于人。”《南齊書·蕭穎胄傳》:“ 江夏王 拘迫威強,牽制巨力,跡屈當時,迺心可亮。竟不能內恕探情,顯加酖毒。”
成語(Idiom):內恕
發音(Pronunciation):nèi s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內心寬容諒解他人過錯,不計較個人得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內恕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內指內心,恕指寬容諒解。它強調了一個人應該在內心深處寬容他人的過錯,不計較個人得失。內恕是一種高尚的品質,它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互相理解和關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內恕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對他人的過錯或錯誤行為表現出寬容和諒解。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遇到他人的錯誤或過錯時,可以使用內恕來表達自己的寬容和諒解之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內恕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荀子·勸學》一書中。荀子是中國戰國時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和政治家,他在這本書中強調了人們應該以寬容和諒解的心態對待他人的過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內恕的結構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其中內是形容詞,恕是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別人的錯誤總是能夠內恕,不計較個人得失。
2. 在面對困難時,我們應該內恕自己,不要過于苛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法來記憶內恕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的內心是一個寬容和諒解的容器,能夠容納他人的過錯和錯誤,不計較個人得失。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寬容和諒解相關的成語,如“寬宏大量”、“寬以待人”等。這些成語都強調了人們應該以寬容和諒解的態度對待他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學會內恕,不生氣地接受別人的道歉。
2. 初中生:內恕是一個人成熟的表現,我們應該學會寬容他人。
3. 高中生:內恕是人與人之間建立良好關系的基礎,我們應該尊重他人的選擇。
以上是關于中國詞語“內恕”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