籠豢
成語(Idiom):籠豢(lóng huàn)
發(fā)音(Pronunciation):lóng h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籠豢意為束縛、約束、控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籠豢是由“籠”和“豢”兩個詞組成的成語。“籠”意為籠罩、約束,“豢”意為馴養(yǎng)、養(yǎng)育。合在一起,表示馴養(yǎng)或養(yǎng)育某人或某物,并對其進行約束和控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籠豢常用于形容人們對某人或某事的嚴格控制和約束,有時也用于形容對動物的馴養(yǎng)和管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根據(jù)《左傳·哀公二十六年》的記載,籠豢最早出自春秋時期的魯國。當時,魯國的公子重耳(后來的魯襄公)因為受到叔父曹劌的威脅,被迫逃亡到晉國。在晉國,他受到了晉文公的庇護和培養(yǎng),但也受到了晉國的嚴格控制和約束。后來,公子重耳成功奪回了魯國的統(tǒng)治權,并成為魯國的君主。因此,籠豢成為了形容對人的約束和控制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籠豢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籠”為動詞,意為“馴養(yǎng)、養(yǎng)育”,“豢”為賓語,表示被馴養(yǎng)、被養(yǎng)育的對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父母對他的學習進行了嚴格的籠豢。
2. 這個項目需要對人力資源進行精確的籠豢。
3. 這個國家對媒體的控制形同籠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的方式記憶籠豢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大籠子里面養(yǎng)著一只豢養(yǎng)的動物,表示對動物進行約束和控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查閱相關的成語詞典和閱讀相關的文章來深入了解籠豢的用法和意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對我們的課外活動進行了嚴格的籠豢。
2. 初中生:父母對我的手機使用進行了嚴格的籠豢。
3. 高中生:政府對媒體的報道進行了嚴格的籠豢。
4. 大學生:老板對員工的工作進行了嚴格的籠豢。
5. 成年人:這個社會對個人的行為進行了嚴格的籠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