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用
援用(yuán yòng)
發音:yuán yòng
基本含義:引用、借用他人的觀點、材料等來支持自己的論述或做出解釋。
詳細解釋:援用是指在論述或解釋過程中,引用他人的觀點、材料等來支持自己的觀點或論證。通過援用,可以增加論述的可信度和說服力。援用可以是直接引用他人的原話,也可以是對他人觀點的概括或總結。
使用場景:援用在學術論文、演講、辯論、寫作等場景中經常被使用。在學術研究中,援用是評估一個學術論文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在辯論中,援用他人的觀點可以增加自己的論證力度。在寫作中,援用可以豐富文章內容,增加可信度。
故事起源:援用這個詞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左傳》。《左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史書,記載了春秋時期魯國的歷史。其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魯國的大夫子貢向孔子請教禮儀之事,孔子回答:“援用《詩經》”。這個故事成為援用這個詞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援用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援”和“用”兩個字組成。
例句:
1. 在我的研究中,我援用了多位學者的觀點來支持我的論點。
2. 這篇文章援用了大量的統計數據來證明作者的觀點。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援用這個詞語。可以將“援”字聯想為“引用”,將“用”字聯想為“使用”。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援用的基本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如果想進一步學習援用的使用技巧,可以閱讀相關的學術論文、寫作指南或相關的辯論技巧書籍。這些資料可以幫助提高援用的準確性和適用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在寫作文的時候援用了爸爸媽媽的話來支持我的觀點。
初中生:老師要求我們在演講中援用一些名人的名言。
高中生:我在寫研究報告的時候援用了多位學者的研究成果。
大學生:在我的學術論文中,我援用了多篇相關研究的觀點來支持我的研究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