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
成語(Idiom):張學良
發音(Pronunciation):zhāng xué li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聰明、機智,善于應變和處理復雜情況的能力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張學良是中國近現代史上著名的將領之一,他在軍事和政治上表現出了出色的才能和智慧。因此,人們用“張學良”來形容一個聰明、機智、善于應變和處理復雜情況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面對復雜問題或困境時能夠迅速做出正確反應和處理,展現出出色的智慧和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張學良(1901年-2001年)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東北抗聯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他以其聰明才智和出色的軍事指揮能力而聞名于世。因此,人們將他的名字作為一個成語來形容聰明和機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部分為“張學良”,沒有其他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危機時刻表現得像個張學良,迅速做出了明智的決策。
2. 她的反應非???,真是個張學良?。?/p>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張學良”與聰明、機智的形象聯系在一起,形成記憶聯想。例如,想象一張學生證上寫著“聰明機智”的字樣,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張學良的歷史背景和他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重要貢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這個成語的內涵。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10歲):我爸爸在做數學題的時候就像個張學良,總是能迅速找到正確的答案。
2. 初中生(14歲):我們的班長很張學良,他總能在關鍵時刻做出明智的決策。
3. 高中生(17歲):小明在模擬考試中表現得像個張學良,他處理復雜的題目時總能迅速找到解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