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贓污狼藉(zāng wū láng jí)
發音(Pronunciation):zāng wū láng j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貪污腐敗、混亂不堪的局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贓污狼藉是一個由三個詞組成的成語。贓指非法所得,污指腐敗,狼藉指混亂不堪。這個成語形容某個地方或局面因為貪污腐敗而變得非常混亂、雜亂無章。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社會、政治、經濟等領域中的腐敗現象,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地方的環境混亂、秩序紊亂。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樊仲淹列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樊仲淹是北宋時期的一位官員,他任職山東時,山東的官員貪污腐敗,百姓生活困苦,社會秩序混亂不堪。樊仲淹上書朝廷,用“贓污狼藉”來形容山東的局面。這個成語由此而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三個詞匯組成,形容詞+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公司的管理層被揭發贓污狼藉,一片混亂。
2. 這個城市的環境贓污狼藉,需要加強整治。
3. 這個國家的政治腐敗,導致了整個社會的贓污狼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拆分為三個詞語進行記憶,同時可以聯想到腐敗、貪污等不好的事物,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新聞、觀察社會現象來加深對贓污狼藉這一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房間被我弟弟打掃得贓污狼藉,一片狼藉。
2. 初中生:這個網吧的環境贓污狼藉,不適合學生去。
3. 高中生:這個政府的腐敗導致了整個社會的贓污狼藉,需要加強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