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蘗
成語(Idiom):食蘗(shí bò)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b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吃別人剩下的食物,比喻靠別人的剩余或次等之物為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食蘗一詞源自《詩經·小雅·斯干》:“食蘗于陳,季子薏苡。”其中,“食蘗于陳”意為吃陳國的剩飯,季子薏苡是指季子用薏苡來做粥。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吃別人剩下的食物,比喻靠別人的剩余或次等之物為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食蘗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那些依賴他人剩余或次等之物為生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批評那些靠別人的余糧過活,沒有自己獨立生活能力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食蘗一詞的故事起源于《詩經·小雅·斯干》中的一篇詩歌。這首詩歌描寫了季子在陳國吃別人剩下的食物,并用薏苡做粥為生的情景。后來,人們將這個情景引申為食蘗的成語,用來比喻那些依賴他人剩余或次等之物為生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食蘗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食”和“蘗”兩個字組成。其中,“食”表示吃,吃別人的剩余;“蘗”表示剩下的食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食蘗于家人,從來沒有自己獨立生活過。
2. 這個國家的貧困人口大多數只能食蘗為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這個成語:
1. 將“食”字與吃的動作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在吃別人的剩余食物。
2. 將“蘗”字與剩下的食物聯系起來,想象一盤剩下的食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于食蘗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比如“食不果腹”、“食古不化”等,了解更多關于吃和食物的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不愿意和那個食蘗的同學一起玩。
2. 初中生:他因為食蘗而被同學們嘲笑。
3. 高中生:她從小就食蘗,一直沒有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