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經
基本解釋
(1).不循常規?!豆騻鳌せ腹荒辍罚骸皺嗾吆??權者反於經,然后有善者也?!薄?a href="/r_ci_9ed8a813edca1cb766b941c9fc895586/" target="_blank">史記·太史公自序》:“諸 呂 為從,謀弱京師,而 勃 反經合於權?!?br>(2).恢復常道?!?a href="/r_ci_b6246383d21b357b7bd3ac7e795f825a/" target="_blank">孟子·盡心下》:“君子反經而已矣,經正則庶民興,斯無邪慝矣。” 朱熹 集注:“反,復也;經,常也,萬世不易之常道也?!?清 錢謙益 《婁江十字》詩序:“非有反經之君子,循其本而救之,則終於胥溺而已矣。”
(3).謂不合儒家的經典。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愛奇反經之尤,條例踳落之失, 叔皮 論之詳矣?!?范文瀾 注引 班彪 《史記論》:“其論術學,則崇 黃 老 而薄五經……敝傷道?!?/p>
成語(Idiom):反經
發音(Pronunciation):fǎn j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違背常理、違反道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反經是指違背常理、違反道理的行為或言論。它表示與常理相悖、不合理的事情,常用來形容某人或某事做出荒謬、可笑的舉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反經常用于批評某人的行為或言論不符合常理、不合情理。可以用于諷刺、調侃或警示某人的荒謬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反經的故事并沒有明確的起源。這個成語可能是在中國古代民間流傳的,用來形容一些荒謬的事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反經是一個由“反”和“經”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反”表示相反、違背,而“經”表示經驗、道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做法真是反經,完全不符合常理。
2. 這個決定太反經了,沒有任何道理可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反經”與違背常理、違反道理的行為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做一些荒謬、可笑的事情,表示這個人是反經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反經相關的成語,例如“背道而馳”、“不合時宜”等,來擴展對違背常理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他的想法太反經了,怎么會認為藍天是紅色的呢?
2. 初中生(14歲):老師的安排真是反經,明明知道我們還有其他科目的作業要做,卻要我們加班加點寫數學題。
3. 高中生(18歲):政府的決策真是反經,明明是環境污染導致了疾病的爆發,卻不采取任何措施來改善環境。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了解和運用成語“反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