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夫
基本解釋
見“ 丁夫 ”。
(1).壯健的男子。 漢 王符 《潛夫論·浮侈》:“或丁夫世不傳犁鋤,懷丸挾彈,攜手遨游。”《三國志·吳志·駱統傳》:“郡縣荒虛,田疇蕪曠,聽聞屬城,民戶浸寡,又多殘老,少有丁夫。” 南朝 宋 何承天 《安邊論》:“丁夫匹婦,春夏佃牧。”
(2). 唐 代丁謂正役,夫謂雜徭。后泛指服力役的人夫。 唐 陳子昂 《上軍國機要事》:“方寒冰凍,一無資糧,國家更無優恤;但切勒赴艱,比聞丁夫,皆甚愁嘆。” 明 李夢陽 《朝飲馬送陳子出塞》詩:“今年下令修筑邊,丁夫半死 長城 前。”《清史稿·食貨志二》:“九年, 河 決 封丘 ,起 大名 , 東昌 , 兗州 及 河南 丁夫數萬塞之。”亦作“ 丁伕 ”。 曹禺 《膽劍篇》第三幕:“該出的丁伕徭役,你們抗拒不出。”
成語(Idiom):丁夫
發音(Pronunciation):dīng f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為國家或社會付出辛勤努力但功勞被人忽略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丁夫是由“丁”和“夫”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丁”是指農民,也可以指勞動者;“夫”是指男性。丁夫一詞原本是指農民的丈夫,后來引申為指為國家或社會付出辛勤努力但功勞被人忽略的人。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那些默默無聞、辛勤付出卻鮮為人知的人們。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丁夫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那些默默無聞、不求回報但為社會或他人默默奉獻的人。它可以用來表達對這些人的敬佩和贊美,也可以用來提醒人們要珍惜那些默默付出的人們。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丁夫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則寓言故事。相傳,有一位叫丁夫的農民,他非常勤勞,每天都辛勤地勞作,但他的努力卻總是被人們忽視和忘記。一次,國家遭受了一場大災害,人們紛紛感到絕望,而丁夫卻默默地為人們提供了幫助,為大家解決了很多問題。然而,當災難過去后,人們卻忘記了丁夫的貢獻,沒有給予他應有的贊揚和尊重。這個故事告訴人們要珍惜那些默默奉獻的人,不要忘記他們的付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丁夫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兩個字組成,沒有固定的搭配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真正的丁夫,默默為公司付出了很多努力,卻很少被人注意到。
2. 這個項目的成功離不開一群丁夫般辛勤工作的人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丁夫這個成語與“默默奉獻”的概念聯系起來,想象一個默默勞作的農民,他的努力卻被人們忽視,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比如“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等,擴大對這類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那位老師就像一個丁夫,每天辛勤地教書育人,卻很少被學生們注意到。
2. 初中生:那些默默奉獻的志愿者們是真正的丁夫,他們為社區做出了很多貢獻。
3. 高中生:歷史上有很多丁夫,他們為國家的繁榮和發展默默付出,但卻鮮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