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響徹云際
發音(Pronunciation):xiǎng chè yún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聲音傳得很遠,聲勢很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形容聲音非常響亮,傳播范圍廣闊,震撼人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聲音很大,傳播范圍廣的場景,如戰爭中的號角聲、演唱會上的歡呼聲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哀公十五年》中記載了一個故事。公元前479年,魯國的哀公去世,人們為他舉行了盛大的葬禮。當時,有一位名叫公叔文子的大臣,他為了表達對哀公的敬意,特意在葬禮上吹奏出了悲壯的號角聲。號角聲響徹云際,讓人們深感震撼和敬仰。從此,人們用“響徹云際”來形容聲音的宏大和傳播的廣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戰爭中的炮聲響徹云際,讓人心生恐懼。
2. 演唱會上觀眾的歡呼聲響徹云際,歌手倍感溫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響徹云際”這個成語的含義,想象聲音傳播范圍廣闊,聲勢很大,響徹云際的景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響徹云際”相關的成語,如“聲聞其名”、“聲名鵲起”等,加深對聲音和傳播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操場上吹口哨,聲音響徹云際。
2. 初中生:演唱會上歌迷的尖叫聲響徹云際,我非常興奮。
3. 高中生:戰爭中炮聲響徹云際,讓人們深感恐懼和絕望。
4. 大學生:在音樂會上,指揮家的揮棒帶來的音樂聲響徹云際,讓我陶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