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垣
基本解釋
我國古代天文學家將天體的恒星分為三垣、二十八宿及其他星座。三垣,即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的合稱。 宋 王應麟 《小學紺珠·天道·三垣》:“三垣:上垣太微十星,中垣紫微十五星,下垣天市二十二星,三垣,四十七星。” 明 張居正 《宮殿記》:“﹝三大都﹞鴻圖華構,鼎峙於南北,譬之三垣麗天,太乙之所更居也。” 清 曹寅 《黃河看月示子猷》詩:“陰森浚九地,晃朗排三垣。”
成語(Idiom):三垣(sān yuán)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yu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城市的三層圍墻,比喻防范嚴密,固若金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垣原指古代城市的三層圍墻,是為了保護城市的安全和防御敵人的進攻。成語“三垣”比喻防范措施嚴密,固若金湯,形容事物堅固不可摧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防范措施周密、牢不可破的情況。可以用于形容軍隊、警察、安全措施等方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三垣”出自《左傳·昭公十一年》。昭公十一年,晉國大夫韓宣子在齊國為晉國請命,齊國大夫顏淵說:“晉國如今有三重城墻,我們應該做好準備。”意思是晉國城防措施非常嚴密,我們要做好準備。后來,“三垣”成為了一個成語,用來形容防范措施嚴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式,形容詞短語作謂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家銀行的安全措施嚴密,堪稱三垣之地。
2. 這個團隊的防守如同三垣,敵人根本無法攻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三垣”形象化為城市的三層圍墻,想象城市內外都有堅固的墻壁,形容事物堅固不可摧毀。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城市的城防體系,了解不同城市的圍墻結構和防御策略。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級的團結就像三垣一樣,沒有任何人可以分散我們的注意力。
2. 初中生:這個游戲的防守策略就像三垣一樣,沒有人能夠輕易得到我們的旗幟。
3. 高中生:這個學校的安保措施就像三垣一樣,非常嚴密,保護我們的學習環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