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顱
基本解釋
[釋義]
(名)人的頭。
[構成]
并列式:頭+顱
近義詞
腦袋、腦殼
英文翻譯
1.head; skull
詳細解釋
◎ 頭顱 tóulú
[head] 人的頭
拋頭顱,灑熱血
(1).亦作“ 頭盧 ”。骷髏。《戰國策·秦策四》:“刳腹折頤,首身分離,暴骨草澤,頭顱僵仆,相望於境。” 鮑彪 注:“顱,首骨。”《漢書·武五子傳贊》:“暴骨 長城 之下,頭盧相屬於道。” 顏師古 注:“盧,頟骨也。” 清 閻爾梅 《題劍閣》詩:“徧地頭顱生鬼火,空村瓦礫絶人煙。”
(2).腦袋。《后漢書·袁紹傳》:“卿頭顱方行萬里,何席之為!” 宋 賀鑄 《題漢陽招真亭》詩:“玄津煉出太陽酥,豐茸胎髮蒙頭顱。”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十一:“吾二人頭顱,儻再落幺么手,如國體何?” 何香凝 《回憶廖仲愷》一:“勸君莫惜頭顱貴,留得 中華 史上名。”
成語(Idiom):頭顱(tóu lú)
發音(Pronunciation):tóu l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頭部,腦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人的頭部,特指腦袋。多用于形容人的頭部被砍下或喪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文學作品、口語中,用于形容人的頭部被砍下或喪失,意味著死亡或喪失生命的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記載了一個故事:項羽敗給劉邦后,被俘虜,被迫自盡。劉邦見到項羽的尸體,心生感慨,說出了“可嘆項羽失天下,不可復得頭顱”的名句。從此,“頭顱”成為表示死亡或喪失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部分為“頭顱”,沒有其他修飾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戰場上英勇作戰,不畏生死,最終以頭顱換取了勝利。
2. 這位著名的畫家在一場意外中失去了頭顱,世界因此失去了一位偉大的藝術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頭顱”與頭部或腦袋聯系在一起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頭被砍下或喪失的情景,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頭顱”相關的成語,如“首鼠兩端”、“目不識丁”等,以豐富對漢語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小明不小心摔了一跤,結果撞到了頭顱。
中學生:他們在比賽中,以頭顱換取了勝利。
大學生:這部電影讓我領略到了頭顱的珍貴和生命的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