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板鞋
基本解釋
木屐。 郭沫若 《橄欖·三詩人之死》:“他哇啦哇啦響了一陣,又獨自走了……我躡起木板鞋便追趕出去。”
成語(Idiom):木板鞋(mù bǎn xié)
發音(Pronunciation):mù bǎn x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行走時腳步沉重、不靈活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木板鞋是一種用木頭做底的鞋子,由于木頭底部沒有彈性,所以穿著走路時會感覺腳步沉重、不靈活。因此,成語“木板鞋”用來形容人行走時腳步沉重、不靈活的樣子,比喻人的動作遲緩、不靈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人的動作遲緩、不靈敏的情況,可以用來批評或嘲笑別人的行動緩慢、不靈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明代文學家劉基在《警世通言》中寫了一個故事,故事中有一個人穿著木板鞋,走路時腳步沉重,無法追趕別人。這個故事被人們廣為傳頌,后來就有了成語“木板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行走時的動作 + 木板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穿著木板鞋走路,像個拖油瓶一樣,一點也不靈活。
2. 老人穿著木板鞋,走起路來腳步沉重,但仍然堅持每天散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一個人穿著木板鞋走路時的沉重和不靈活,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可以用手拍打桌面或地面,模擬木板鞋走路的聲音,以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如履薄冰”、“步履維艱”等,擴大對形容行走動作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走路的時候像穿著木板鞋,腳步很沉重。
2. 初中生:他的行動遲緩,走起路來就像穿著木板鞋一樣。
3. 高中生:他的動作不靈敏,行走時就像穿著木板鞋,毫無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