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晉
基本解釋
春秋晚期,晉國各世卿為奪取晉國政權相互兼并,至公元前453年,趙、韓、魏三家三分晉地,晉君成為附庸。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認三家為諸侯。
成語(Idiom):三家分晉(sān jiā fēn jìn)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jiā fēn jì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三個家庭分別占據晉國的三個區域,形容國家分裂。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家分晉出自中國戰國時期的歷史故事。晉國是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當時分為三個區域,分別由三個大家族掌控。這三個家族分別是趙氏、韓氏和魏氏。他們之間相互爭斗,最終導致晉國分裂成三個部分,從而使得晉國的實力大大削弱。因此,三家分晉成了一個形容國家分裂的成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團體、組織或國家內部的分裂和爭斗。也可以用來形容家庭、公司或團隊內部的分裂和內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故事起源于中國戰國時期的歷史事件,記載于《史記·晉世家》。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別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正處于三家分晉的狀態,內部爭斗不斷,國力大大減弱。
2. 公司內部的三家分晉導致了團隊的瓦解和業績的下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三個家族的姓氏和晉國的名字進行聯想,趙氏、韓氏和魏氏分別占據晉國的三個區域,形成了三家分晉的局面。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戰國時期的歷史,以及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四分五裂”、“三足鼎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級里的同學之間經常爭吵,就像三家分晉一樣。
2. 初中生:歷史書上講到過晉國的三家分晉,導致了晉國的衰落。
3. 高中生:政治課上老師用三家分晉來形容一個國家內部的分裂和爭斗。
4. 大學生:這個公司內部的三家分晉使得團隊合作變得非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