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擊
成語(Idiom):掩擊
發(fā)音(Pronunciation):yǎn j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敵人或對手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給予打擊或攻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掩擊是一個軍事術語,最初用于形容戰(zhàn)爭中的一種戰(zhàn)術手段。在戰(zhàn)場上,為了使敵人或對手措手不及,攻擊方常常會利用掩護物或其他手段隱藏自己的真實意圖,突然給予敵人以打擊或攻擊。而在日常生活中,掩擊也可以用來形容某種突然而猛烈的攻擊或打擊方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掩擊這個成語可以用于描述各種突然而猛烈的行動或打擊,不僅限于戰(zhàn)爭或軍事領域。比如,在比賽中,一個運動員可以利用掩蓋自己真實意圖的策略,突然展開攻擊,讓對手措手不及。在商業(yè)競爭中,一家公司也可以利用掩蓋自己真實意圖的手段,突然采取行動,擊敗競爭對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掩擊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三國演義》這部古代小說中。故事中,曹操在攻打蜀國時,為了引誘劉備的軍隊出來作戰(zhàn),采取了一種掩蓋自己真實意圖的策略。曹操派遣部分軍隊在山下扮演退卻的樣子,以掩蓋自己實際的攻擊計劃。最終,劉備中了曹操的計謀,出兵追擊,卻遭到曹軍的埋伏和掩擊,導致慘敗。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掩擊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掩”表示隱藏、偽裝,第二個字“擊”表示打擊、攻擊。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比賽中,他利用掩擊的策略,突然發(fā)動進攻,獲得了勝利。
2. 這個計劃采用了掩擊的手法,成功地擊敗了競爭對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掩”字與“隱藏”聯(lián)系在一起來記憶這個成語。而“擊”字則表示打擊或攻擊,可以與這個意思聯(lián)系在一起。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進一步學習有關掩擊的內容,可以了解相關的戰(zhàn)爭策略和戰(zhàn)術,以及其他類似的成語,如“暗箭傷人”、“出奇制勝”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在打籃球比賽中,利用掩擊的方式,突然傳球給隊友,得分了!
2. 初中生:歷史課上,老師講到了曹操利用掩擊的策略,擊敗了劉備的故事。
3. 高中生:在商業(yè)競爭中,公司可以利用掩擊的手段,突然推出新產品,搶占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