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義
宿義(sù yì)
發音:sù yì
基本含義:指某種行為、態度或習慣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難以改變。
詳細解釋:宿義是由“宿”和“義”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宿”的意思是“久已存在的”,“義”的意思是“道德準則”或“義務”。宿義的意思是指某種行為、態度或習慣已經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難以改變。它強調了人們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種堅定的信念或行為模式。
使用場景:宿義常用于描述人們長期以來堅守的信念、原則或習慣。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德、性格或態度。也可以用來描述一種社會風氣或文化傳統。
故事起源:宿義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論語·子罕》中。據說,孔子的學生子罕曾經問孔子關于學習和修養的問題。孔子回答說:“鄉之宿,言能知,言不足以知。”意思是說,人們久居一個地方,可以通過他們的言談來了解他們,但言語并不足以完全了解一個人。
成語結構:宿義是一個形容詞短語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
1. 他一直堅持做善事,這是他的宿義。
2. 這個村莊有著宿義的傳統,人們都非常尊重長輩。
記憶技巧:記憶宿義這個成語可以通過以下方法:
1. 將“宿”字與“久”字聯想在一起,表示長期的意思。
2. 將“義”字與“道”字聯想在一起,表示道德準則的意思。
3. 想象一個人長時間堅持做一件正義的事情,形成了他的宿義。
延伸學習:如果你對宿義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守成”、“守舊”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爺爺每天早上都會去公園鍛煉身體,這是他的宿義。
2. 初中生:她一直堅持每天看書學習,這是她的宿義。
3. 高中生:我們學校的校訓是“勤奮、創新、奉獻”,宿義深入人心。
4. 大學生:我們應該堅持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形成自己的宿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