鴯鶓
成語(Idiom):鴯鶓(ér jū)
發音(Pronunciation):ér j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行動遲緩,懶散無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鴯鶓是一種鳥類,它們行動遲緩,懶散無為。成語“鴯鶓”借用了這種鳥的特點,用來形容人行動遲緩,懶散無為,缺乏進取心和活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工作效率低下,懶惰不努力的情況。也可以用來批評某些團體或組織行動遲緩,不積極進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鴯鶓是一種長著長腿的鳥類,它們行動遲緩,懶散無為,不善于飛行。因此,人們用“鴯鶓”來形容那些行動遲緩,懶散無為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其他衍生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員工總是遲到早退,工作效率低下,真是個鴯鶓。
2. 這個團隊一直在拖延,沒有進展,真是一群鴯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鴯鶓”想象成一個行動遲緩,懶散無為的鳥類,通過形象化的記憶,幫助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與懶散、遲緩相關的成語,如“懶羊羔”、“蝸牛進”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上課總是不認真聽講,像個鴯鶓一樣。
2. 初中生:他的學習態度太懶散了,簡直就是個鴯鶓。
3. 高中生:這個隊員訓練時總是行動遲緩,簡直就是個鴯鶓。
4. 大學生:他整天無所事事,完全沒有進取心,真是個鴯鶓。
5. 成年人:他工作效率低下,總是拖延,真是個鴯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