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禮
基本解釋
適中、合度的禮儀。《周禮·春官·大宗伯》:“以天產作陰德,以中禮防之;以地產作陽德,以和樂防之。” 賈公彥 疏:“禮言中者,凡人奢則僭上,儉則逼下,禮所以制中,使不奢不逼,故以禮為中也。” 宋 徐鉉 《奉和宮傅相公懷舊見寄》詩:“師資 禝契 論中禮,依止 山公 典小銓。”
合乎禮儀。《禮記·射義》:“射者,進退周還必中禮。” 宋 王讜 《唐語林·容止》:“﹝ 盧釣 ﹞種賀上前,舉止中禮。” 清 鈕琇 《觚賸·高宮詹》:“出入禁闥,從容中禮。”
成語(Idiom):中禮(zhōng lǐ)
發音(Pronunciation):zhōng l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中正得體的禮儀儀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中禮是由“中”和“禮”兩個字組成的成語。中,意為適中、得體,禮,指禮儀、儀式。中禮的基本含義是指得體、適中的禮儀儀式,即符合規范、得體的行為舉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中禮常用于形容人的行為舉止得體、規范,也可用于形容儀式、典禮等場合的莊重和恰當。例如,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在公共場合表現得得體、莊重,或者用于形容一個儀式的規范和莊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中禮的起源故事并不明確。根據傳統文化和歷史背景,中國古代注重禮儀,中禮的概念可能源自古代禮儀制度和孔子的思想。孔子強調人應該遵循禮儀規范,以保持社會秩序和個人品德的完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中禮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其他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舉止總是中禮得體,給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2. 這個儀式的中禮非常莊重,彰顯了其重要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中禮這個成語可以通過聯想“中”字的形狀與“禮”字的含義進行聯想。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禮堂的中間,參加莊重的儀式,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華傳統文化和禮儀感興趣,可以深入學習中國古代的禮儀制度和孔子的思想。此外,還可以學習其他與禮儀相關的成語,如“禮尚往來”、“禮貌待人”等,以豐富你的詞匯和文化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在開展班級升旗儀式時,要注意中禮,不能有任何不規范的行為。
2. 初中生:作為學生代表,我在開學典禮上發表了中禮得體的致辭。
3. 高中生:參加學校的畢業典禮,我們要舉止得體,展現中禮的形象。
4. 大學生:在社交場合,我們應該注意中禮,不僅要尊重他人,還要展示自己的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