黥卒
成語(Idiom):黥卒(qíng zú)
發音(Pronunciation):qíng z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受過刑罰的士兵,形容人遭受嚴重的苦難或折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黥,古代一種刑罰,將犯人的臉頰刺上字或圖案;卒,士兵。黥卒原指受過刑罰的士兵,后來用來形容人遭受嚴重的苦難或折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人經歷了嚴酷的考驗、磨礪或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和折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春秋時期,齊國的一位將軍叫田穰苴,他非常嚴厲,對士兵要求極高。有一次他帶兵出征,遇到了一群敵人,士兵們大膽奮戰,但最終被敵人打敗。田穰苴責備士兵們沒有盡忠職守,將他們都處以刑罰,將字“黥”刺在他們的臉頰上,然后把他們作為“黥卒”繼續使用。這個故事傳揚開來,后來“黥卒”就成為了形容遭受嚴重苦難的人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名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經歷了一連串的失敗和打擊,成了一位真正的黥卒。
2. 這個項目的困難之處讓他感覺自己像是一位黥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士兵臉頰上被刺上了“黥”字,代表他曾經受到過刑罰,然后用這個形象來聯想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苦難、折磨相關的成語,如“忍辱負重”、“艱苦卓絕”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游泳比賽中一直堅持到最后,真是一位勇敢的黥卒。
2. 初中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經歷過失敗和痛苦,才能成為真正的黥卒。
3. 高中生: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我們都要像黥卒一樣堅持不懈,不怕困難和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