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旌
基本解釋
(1).指公、侯、伯三公。《莊子·讓王》:“ 子綦 為我延之以三旌之位。” 陸德明 釋文:“三旌,三公位也。 司馬 本作三珪。”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制科》:“ 屠羊 隱名, 楚王 延以三旌之位。” 明 方孝孺 《樂壽堂記》:“自茲以往,縱僥倖有成,而竊五鼎之食,三旌之位,亦無與於樂矣。”參見“ 三圭 ”。
(2).三面旌旗。 清 朱彝尊 《題汪檢討楫乘風破浪圖》詩:“瑯函錦題國門出,車前騶唱揚三旌。”
成語(Idiom):三旌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j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三個標志,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聲望、地位或榮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旌是一個由三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的“三”表示數量,而“旌”則指代旗幟或標志。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的聲望、地位或榮譽非常高,就像擁有三面旗幟一樣。它強調了一個人在社會中的影響力和威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三旌通常用來形容那些在某個領域或行業中具有崇高地位和聲望的人。它可以用來形容政治家、學者、企業家等在自己的領域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并受到廣泛尊敬的人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三旌的具體故事并不明確,但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在古代,旌旗是一種象征權威和榮譽的標志。因此,三旌作為一個成語,是用來形容那些具有崇高地位和聲望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旌是一個由兩個單字和一個雙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我們學校的校長,擁有三旌之身,深受師生們的尊敬。
2. 這位科學家以其卓越的貢獻和學術成就,堪稱是學術界的三旌之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三旌”與“聲望、地位、榮譽”等詞語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同時,可以將其與旗幟的象征意義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三旌相關的成語,如“一旌揚名”、“雙旌競秀”等。這些成語都與聲望、地位和榮譽有關,可以幫助加深對這個主題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班級中是三旌之才,大家都很喜歡他。
2. 初中生:這位演員以其杰出的表演技巧,成為了影視界的三旌之星。
3. 高中生:他在學術界的貢獻非常大,被譽為是科學界的三旌之士。
4. 大學生:這位企業家憑借其創新的理念和卓越的業績,成為了商界的三旌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