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絆腳石
發音(Pronunciation):bàn jiǎo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阻礙或困擾人前進或成功的事物或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絆腳石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絆意為阻礙,腳石指行走時容易被絆倒的石頭。引申為阻礙人前進或成功的事物或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那些阻礙他人發展、前進或成功的人或事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絆腳石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二年》中,原文為“非君之罪,將焉用之?乃躬之絆腳石。”意為“不是君主的罪過,那還有什么用?卻是自己給自己設置的絆腳石。”后來被引申為指阻礙他人前進或成功的事物或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短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難題成了他在學術道路上的絆腳石。
2. 別讓過去的錯誤成為你前進的絆腳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絆腳石”與阻礙前進或成功的事物聯系起來,例如想象一個人在行走時被一塊石頭絆倒的場景,以此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成功相關的成語,如“一帆風順”、“平步青云”等,以豐富詞匯量并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壞習慣成了他學習的絆腳石。
2. 初中生:社交恐懼癥成為了他交友的絆腳石。
3. 高中生:對未知的恐懼成了他追求夢想的絆腳石。
4. 大學生:缺乏實踐經驗成了他就業的絆腳石。
5. 成年人:貪婪的心態成了他事業發展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