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瘙
疥瘙(jiè sāo)
發音(Pronunciation):jiè sā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皮膚上長有疥瘡,引申為指惡習、壞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疥瘙是由于皮膚感染寄生蟲引起的疾病,疥瘡常常帶來強烈的瘙癢感。在成語中,疥瘙用來形容惡習、壞事,比喻有害社會的行為或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疥瘙常用于批評和警示,形容那些有害社會、有損道德的行為或事物。可以用來形容一些不良行為,如貪污腐敗、欺騙詐騙、流言蜚語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疥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醫學著作《黃帝內經》中。疥瘙在古代被認為是一種傳染病,因此在成語中被用來形容有害社會的行為或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疥瘙是一個形容詞詞組,由兩個具有負面意義的詞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公司的經營手段簡直就是疥瘙,不值得信任。
2. 他的行為舉止猶如疥瘙,讓人討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疥瘙與皮膚疾病聯系起來,想象一下皮膚上長滿了疥瘡的情景,以幫助記憶其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有關傳染病、皮膚疾病以及社會道德等方面的知識,以加深對疥瘙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行為就像疥瘙一樣,讓人討厭。
2. 初中生:這個班級里有人傳播謠言,真是疥瘙。
3. 高中生:我們應該堅決抵制疥瘙行為,共同維護良好的社會風氣。
4. 大學生:政府應該加強對貪污犯罪的打擊,消除社會上的疥瘙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