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漏
成語(Idiom):偷漏(tōu lòu)
發音(Pronunciation):tōu lò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秘密泄露或消息傳播不守秘密的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偷漏是由“偷”和“漏”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偷指偷竊、盜取,漏指泄露、流傳。偷漏形容秘密被泄露或消息傳播不守秘密的行為,表示不守信用或不守規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秘密被泄露的情況,或者指責他人不守信用、不守規矩的行為。可以用于社交場合、工作場所或者日常生活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楊胡傳》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楊胡偷取了秦始皇的玉璽,但在逃亡途中被人發現,于是將玉璽丟進了一口井中。有人想將這個消息泄露給楊胡的敵人,但被楊胡的好友勸阻,說:“偷了漏了,就是偷漏。”從此,這個成語便流傳開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在公司開會時,總有人會偷漏一些機密信息。
2. 這個報社的記者很不守規矩,經常偷漏一些未經證實的新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偷漏”與一個偷竊者將秘密消息泄露出去的場景聯系起來。想象一個偷竊者在偷竊的同時,將秘密消息漏給了別人,從而形成了“偷漏”的意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保密和守信有關的成語,如“泄露秘密”、“守口如瓶”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偷漏了我們考試的答案,讓大家都知道了。
2. 初中生:她在班級群里偷漏了老師的批改標準,讓我們提前知道了作文的分數。
3. 高中生:他偷漏了老師的備課計劃,讓我們提前知道了下周要學習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