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郎
基本解釋
唐 尚書省的左右丞和六部侍郎的總稱。尚書在左右丞之上,也稱丞郎。 唐 白居易 《大官乏人策》:“臣伏見國家公卿將相之具,選於丞郎、給舍之材。”《舊唐書·劉棲楚傳》:“﹝ 楚 ﹞俄又宣授刑部侍郎。丞郎宣授,未之有也。”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八:“ 唐 所謂丞郎,謂左右丞、六曹侍郎也。尚書雖序左右丞上,然亦通謂之丞郎,猶今言侍從官也。”
成語(Idiom):丞郎(chéng láng)
發(fā)音(Pronunciation):ch-uh-ng l-ah-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丞相的兒子,指貴族子弟。也可泛指有才華、有能力的年輕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丞郎是古代中國的一個稱謂,原指丞相(宰相)的兒子,因為丞相是朝廷的第二號人物,所以丞郎的地位也非常崇高。后來,丞郎也泛指有才華、有能力的年輕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年輕人才華出眾、有出色的能力。也可以用來贊美有才華的年輕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丞郎一詞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官職制度,丞相是朝廷的重要職位,丞相的兒子地位崇高,被稱為丞郎。后來,丞郎一詞逐漸演變?yōu)閷τ胁湃A、有能力的年輕人的稱呼。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丞郎是一個名詞,沒有特定的成語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真是個丞郎,不僅才華橫溢,而且品德高尚。
2. 這個年輕人是個丞郎,他的能力和才華讓人佩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丞郎與丞相的兒子聯(lián)系起來,以幫助記憶。另外,可以通過與有才華、有能力的年輕人聯(lián)系起來,加深理解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中國古代官職制度及丞相的職責和地位,以更好地理解丞郎一詞的含義和使用場景。還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狀元郎”、“秀才郎”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丞郎,數(shù)學成績總是全班第一。
2. 初中生:這個丞郎在學校的足球隊表現(xiàn)出色,是個隊里的核心球員。
3. 高中生:她是個丞郎,不僅成績優(yōu)秀,還在各種比賽中獲獎無數(shù)。
4. 大學生:他是個丞郎,擁有卓越的領導才能,被選為學生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