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自取滅亡
發音(Pronunciation):zì qǔ miè w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自己找死,自己招致滅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人們因為自己的錯誤行為或無知而自己招致災禍或失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那些自作自受、自毀前程的人們。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戰國時期,趙國的平原君虞卿因為害怕韓國和魏國的聯盟,便趁機向魏國進言,建議魏國先攻擊韓國,以削弱韓國的實力。然而,魏國并沒有聽從他的建議,反而將他的計劃告訴了韓國。最終,韓國發動了一場大規模的進攻,趙國因此遭受了重大損失。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虞卿的錯誤建議給趙國帶來了災難,他自己也因此而遭受了滅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自取 + 滅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貪污受賄,最終自取滅亡。
2. 如果你不好好學習,自取滅亡是遲早的事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的結構分解為三個部分記憶,主語 + 自取 + 滅亡。也可以通過聯想,想象一個人因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而自己招致災難的場景,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自食其果”、“作繭自縛”等,來擴展對于自取滅亡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因為一直不做作業,結果考試不及格,自取滅亡。
2. 初中生:他因為玩游戲而荒廢了學業,最終自取滅亡。
3. 高中生:他因為參與賭博,失去了家庭和朋友的支持,自取滅亡。
4. 大學生:他因為不努力學習,畢業后找不到好工作,自取滅亡。
5. 成年人:他因為貪污受賄,最終被判刑,自取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