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離叟
基本解釋
(1).指 支離疏 。 宋 劉克莊 《最高樓·乙卯生日》詞:“此生慚愧 支離叟 ,何功消受水衡錢。”參見“ 支離疏 ”。
(2).松的別稱。 元 陸友 《研北雜志》卷下:“﹝ 鮮于樞 ﹞於廢圃中得怪松一株,移植所居旁,名之曰 支離叟 。”亦省作“ 支離 ”。 清 施閏章 《慈仁寺松》詩:“ 支離 爾何意,不厭臥 長安 。”
成語(Idiom):支離叟
發音(Pronunciation):zhī lí s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語支離破碎,思維不連貫的老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支離叟是指老年人言談支離破碎,思維不連貫,常常說一些毫無邏輯的話。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老年人智力衰退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支離叟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老年人的言談舉止,也可以用來形容任何人思維不清晰,言語不連貫的情況。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場景,如描述老人的行為、評論某人的思維混亂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支離叟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徐渭的《醉翁亭記》中。故事中,徐渭描述了一個老人的形象,他言談支離破碎,思維不連貫,形容得非常生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支離叟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形式為“AABB”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談舉止越來越像個支離叟了。
2. 老爺爺年紀大了,有時候也會變成支離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支離叟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老人的思維像是支離破碎的線,不連貫而混亂,從而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老年人相關的成語,如“頤指氣使”、“咄咄逼人”等,來擴大對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奶奶年紀大了,有時候說話像個支離叟。
2. 初中生:他的思維太亂了,簡直像個支離叟。
3. 高中生:老師的講解有時候像支離叟一樣,讓人難以理解。
4. 大學生:這個演講者的演講太支離叟了,完全沒有邏輯性。
5. 成人:他越來越像個支離叟,說話都沒有頭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