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骸
成語(Idiom):樹骸(shù hái)
發(fā)音(Pronunciation):shù há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樹木的枯干殘骸,比喻破敗不堪、毫無生氣的景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樹骸成語源自于《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曰:‘是樹骸矣!’”意為“這就是樹的殘骸了!”。形容景象破敗、一片荒涼,毫無生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景象破敗、殘破不堪的場景,也可以用于比喻形容一個人失去生氣、毫無活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樹骸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春秋時期的一個故事。故事中,齊國的襄公去晉國做客,途中看到一片荒涼的景象,他感慨地說:“這就是樹的殘骸了!”從此,人們用“樹骸”來形容破敗不堪的景象。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謂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片廢棄的工廠已經(jīng)變成了一片樹骸,一片寂靜的荒涼。
2. 這座古老的城堡已經(jīng)成了一座樹骸,只剩下殘破的墻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樹骸”與破敗、荒涼的景象聯(lián)系起來,形象地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破敗、荒涼相關(guān)的成語,例如“草木皆兵”、“破釜沉舟”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廢棄的游樂場已經(jīng)變成了一片樹骸,沒有人玩耍了。
2. 初中生:這個城市的老舊建筑已經(jīng)變成了一片樹骸,需要進行修繕。
3. 高中生:他曾經(jīng)是一個充滿活力的人,如今卻變成了一具樹骸,一無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