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谉
成語(Idiom):驗谉
發音(Pronunciation):yàn fē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通過實驗或者檢驗來驗證一個人或事物的真實性或可行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驗谉是由“驗”和“谉”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驗”意為驗證,檢驗;“谉”意為真實,真相。該成語形象地描述了通過實驗或者檢驗來驗證一個人或事物的真實性或可行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驗谉常用于強調需要通過實踐或者實際檢驗來驗證某人或某事的真實性。可以用于討論科學實驗、項目計劃、人品品質等方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方士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漢武帝時期,有一個名叫楊秉的人自稱能夠飛天。當時有人懷疑他的能力,要求他進行驗證。于是,楊秉在宮廷中表演了飛天,但最終落地摔死了。人們由此得出了“驗谉”的成語,用于形容通過實踐來驗證某人或某事的真實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其中,“驗”為動詞,謂語動詞;“谉”為名詞,作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科學家通過實驗來驗谉新藥的療效。
2. 他的人品一直備受懷疑,我們需要通過實際行動來驗谉他的真實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驗谉”拆分為兩部分記憶,其中,“驗”可以聯想到驗證、檢驗的意思;“谉”可以聯想到真實、真相的意思。通過將兩個部分進行聯想,可以更容易記憶整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了解其他與驗證、實驗相關的成語來進一步擴展學習,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事實勝于雄辯”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們需要通過實驗來驗谉這個科學理論是否正確。
2. 初中生(13-15歲):他的承諾經不起驗谉,我們應該謹慎對待他的言行。
3. 高中生(16-18歲):在選擇大學專業時,我們應該通過實地考察來驗谉自己的興趣和適應能力。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在創業前,我們需要對市場進行充分的調研和驗谉,確保自己的商業模式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