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跡
成語(Idiom):粗跡
發音(Pronunciation):cū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字跡粗糙、潦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粗跡是由形容字跡潦草而來,用來形容書寫不工整、字跡粗糙的情況。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形容其他方面的粗糙,比如說工作不細致、做事不認真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粗跡這個成語常常用在批評或諷刺別人書寫不認真、做事不細致的情況下。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性格粗魯、行為粗糙等。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這個成語來給別人提出建議,讓他們注意細節,提高工作質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粗跡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書法藝術。在古代,書法是一門重要的藝術形式,人們注重字跡的工整和美觀。如果一個人的字跡潦草、不規范,就會被認為是不尊重書法藝術的表現。因此,粗跡成為了批評書寫不認真的人的一個形象化的說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粗跡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粗”和“跡”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字寫得太粗跡了,看著都覺得不舒服。
2. 這份報告的內容很好,但是字寫得太粗跡了,需要重新整理一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粗跡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寫字的時候手抖得很厲害,導致字跡非常粗糙,像是用粗筆寫的一樣。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我們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書法相關的成語,比如“字跡工整”、“字正腔圓”等,以加深對漢字書寫的理解和重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這個同學的字寫得太粗跡了,看不清楚。
2. 初中生:他的作文寫得太粗跡了,需要加強細節的處理。
3. 高中生:這篇論文的論據支持不夠,寫得有些粗跡。
4. 大學生:他的實驗報告寫得太粗跡了,需要更加仔細地整理。
5. 成年人:這份合同的字跡太粗跡了,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