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熱島效應
發音(Pronunciation):rè dǎo xiào y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城市或建筑物集中排放熱量,導致局部氣溫升高的現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熱島效應是指在城市或建筑物密集的地區,由于大量的混凝土、瀝青等熱容量大的材料吸收并積累太陽輻射能量,導致局部氣溫升高的現象。這種現象會使得城市氣溫比周邊地區高出幾攝氏度甚至更多,形成一個“熱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熱島效應通常在夏季特別明顯,尤其是在高樓大廈密集的城市中。這種現象對城市生態和人們的生活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例如增加了空調的使用,導致能源消耗增加,還可能引發城市熱浪等極端天氣事件。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熱島效應一詞最早由美國氣象學家麥克菲爾德(Luke Howard McFadden)在1970年提出,并在1973年被正式命名。他通過對倫敦城市氣溫的研究發現,城市中心的氣溫比郊區高出很多,形成了一個類似于島嶼的熱區,因此將這一現象稱為“熱島效應”。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兩個詞組成,熱島指城市或建筑物密集的地區,效應指由于熱量積聚導致的氣溫升高。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夏天來了,城市的熱島效應讓人們感到非常悶熱。
2. 由于長時間暴露在烈日下,這個城市的熱島效應異常嚴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島嶼”類似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將城市的高樓大廈想象成一個熱島,吸收太陽能量,導致局部氣溫升高。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城市化對環境的影響,以及如何減少熱島效應的方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夏天的時候,我家樓下的公園就像一個熱島,比家里熱很多。
2. 初中生:熱島效應是城市發展的副作用之一,我們應該采取措施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3. 高中生:研究熱島效應對城市規劃和生態環境保護非常重要,可以在城市設計中采用綠化和水體等方式來減少熱島效應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