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瀾閣
基本解釋
清 代專藏《四庫全書》的書閣之一。 乾隆 四十九年(1784年)建,在 浙江 杭州 西湖 孤山 , 咸豐 十年(1860年)倒塌,書多流散。 光緒 六年重建,書由 丁丙 、 丁申 二人搜集鈔補大半,后又陸續根據 文津閣 本鈔補完全。書今藏浙江圖書館。
成語(Idiom):文瀾閣
發音(Pronunciation):wén lán g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文化底蘊深厚、學識淵博的地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文瀾閣是指具有豐富文化內涵和學術底蘊的地方,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學識淵博。成語中的“文”指文化,代表著知識和學問;“瀾”指水波漣漪,比喻學問的影響力廣泛傳播;“閣”指樓閣,代表學術交流和研究的場所。整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一個地方或一個人具有博大精深的學問和文化底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地方的文化底蘊深厚,如“這座城市是文化名城,真是一個文瀾閣”;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學識淵博,如“他是一位真正的文瀾閣,無論什么話題都能談得頭頭是道”。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文瀾閣最早出現在《宋史·孫觀傳》中,記載了南宋末年,孫觀在文化底蘊深厚的地方建設了一座樓閣,供人學習和交流。這座樓閣被稱為文瀾閣,成為了一個學問淵博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三個詞組成,沒有固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學校的圖書館真是一個文瀾閣,里面的書籍豐富多樣。
2. 他在學術界是一座活生生的文瀾閣,受到廣泛的尊敬和贊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文瀾閣”拆分為“文”、“瀾”、“閣”三個部分進行記憶。可以聯想“文”代表文化,表示學問和知識;“瀾”聯想為水波漣漪,表示學問的影響力;“閣”聯想為樓閣,表示學術交流的場所。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文化名城、歷史名人等相關知識,擴大自己的文化底蘊。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夢想有一天能進入文瀾閣,學到更多的知識。
2. 初中生:這本書真是一座文瀾閣,里面蘊藏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
3. 高中生:他的知識淵博,真是一個活生生的文瀾閣。
4. 大學生:這個學校的圖書館就像一個文瀾閣,有著豐富的學術資源。
5. 成年人:這個城市是一個文化名城,真是一個文瀾閣,處處都充滿著學問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