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殖
基本解釋
(1).不能蕃衍。《左傳·昭公元年》:“內官不及同姓:其生不殖。”《國語·晉語四》:“同姓不婚,惡不殖也。” 韋昭 注:“殖,蕃。”
(2).不積聚。《書·仲虺之誥》:“不邇聲色,不殖貨利。”
(3).不耕種。《漢書·食貨志下》:“凡田不耕為不殖,出三夫之稅。” 晉 束晳 《補亡詩》之三:“靡田不殖,九穀斯茂。”
成語(Idiom):不殖
發音(Pronunciation):bù z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繁衍生息,不繁殖后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殖是指不生育后代,不繁衍生息。這個成語源自《詩經·小雅·大東》:“不殖民,不畜牲。”意思是不生育子孫,不養畜牲。在現代社會中,不殖也可以用來形容個人或事物沒有發展、繁榮的趨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不殖常用于形容個人或事物沒有繼續發展的趨勢,也可以用來指代不生育后代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殖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詩經》。在古代,生育后代被視為家族延續的重要責任,不生育后代被認為是對家族的不負責任。因此,不殖成為了貶義詞語,用來形容不履行家族責任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殖是由“不”和“殖”兩個字組成的,其中“不”表示否定,而“殖”表示繁殖、生育。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有能力,卻選擇了不殖,放棄了家庭責任。
2. 這個企業沒有持續創新,注定會不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不殖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沒有果實的樹,樹上沒有繁茂的枝葉,也沒有果實結出來,表示這個樹沒有繁衍生息,不殖后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不殖相關的成語或詞語,如“不生不滅”、“不繼續”等。同時,也可以了解相關的文化背景和社會觀念,深入理解不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養的狗不殖,所以沒有小狗狗陪我玩。
2. 初中生:他們家只有一個孩子,是個不殖家庭。
3. 高中生:這個公司沒有創新,注定會不殖,無法在市場上立足。
4. 大學生:個人的成長需要不斷學習和進步,否則會不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