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師
成語(Idiom):偃師
發音(Pronunciation):yǎn s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放下武器,停止戰斗。也可引申為停止爭斗,和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偃師出自《左傳·襄公十四年》:“夏侯氏,其先武也。及武王克殷,作偃師,以示天下。”意思是夏侯氏先祖是個武將,但武王克服商朝后,夏侯氏以作偃師的方式來示眾,表示停止戰斗,和平相處。這個成語后來被用來形容停止爭斗,和解的場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停戰、和解、息事寧人的情況。也可以用于提醒人們停止爭斗,以和平相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春秋時期,晉國和秦國發生了一場激烈的戰斗。最后,秦國大將蒙毅戰敗,被晉國俘虜。晉國國君想要殺掉蒙毅,但蒙毅的妻子為了救夫,趕到晉國國君的面前,哭訴說自己已懷有身孕。晉國國君聽后心生憐憫,決定放過蒙毅。蒙毅得知后,感慨萬分,決定放下武器,停止戰斗。后來,人們用“偃師”來形容這種放下武器,停止戰斗的情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偃師是由“偃”和“師”兩個漢字組成的,其中“偃”表示放下、停止,“師”表示戰斗、爭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雙方經過長時間的談判,終于偃師,達成了和平協議。
2. 在這個紛爭不斷的社會,我們應該學會偃師,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幫助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戰士放下手中的武器,停止戰斗,來表示和解的場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古代的戰爭史感興趣,可以了解更多關于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以及各個國家之間的戰爭和和平。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學會偃師,和同學們和睦相處。
初中生:這個國家的領導人應該偃師,停止戰斗,為人民謀求和平。
高中生:在國際關系中,各國應該偃師,通過對話解決爭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