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激
成語(Idiom):自激
發音(Pronunciation):zì j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自我激勵,自我鼓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自激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自我激勵、自我鼓勵的狀態。當一個人面臨挫折、困難或者壓力時,他能夠積極主動地激勵自己,鼓起勇氣、堅持努力,克服困難,追求成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自激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時能夠自我激勵,堅持不懈的精神狀態。它可以用來形容學生在備考考試時努力學習,自我激勵;也可以用來形容職場人士面對工作壓力時積極主動地鼓勵自己,迎接挑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自激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董仲舒傳》中。據說,董仲舒是西漢時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和政治家,他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理論,主張人們應該以天地自然的規律為準則,追求道德和自我完善。董仲舒認為,人類應該通過自我激勵,發掘自己的潛能,追求個人的完美和進步。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自激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自”表示自己,表示主動性和積極性;“激”表示激勵、鼓勵。兩個字結合在一起,表示一個人自我激勵、自我鼓勵的狀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考試前夜,他自激地告訴自己,只要努力,一定能夠取得好成績。
2. 面對困難,她總是能夠自激,勇敢地面對挑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為了記憶這個成語,你可以將“自激”看作是一個動作,一個人積極主動地激勵自己。你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鏡子前,對著自己說:“加油!你一定可以做到!”這樣的場景,幫助你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自激這個成語感興趣,你可以深入學習董仲舒的思想和他的《春秋繁露》一書。這本書是董仲舒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包含了他關于人性、道德和自我完善的思考。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天都會自激,告訴自己要勤奮學習,爭取取得好成績。
2. 初中生:面對期末考試的壓力,我會自激,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取得好成績。
3. 高中生:在備戰高考的過程中,我會自激,鼓勵自己堅持努力,爭取上一個好大學。
4. 大學生:面對畢業找工作的壓力,我會自激,相信自己的能力,積極面對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