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荊
成語(Idiom):披荊
發音(Pronunciation):pī j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披荊指穿過荊棘,形容勇往直前,毫不畏懼。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披荊源自《史記·劉敬傳》,原文為“劉敬病,起,披荊而進,曰:‘吾不忍死于室中。’”披荊的意思是劉敬病重臥床不起,但他毅然起身,穿過荊棘,表示他不愿意在家中等待死亡,而是選擇勇往直前,積極面對困難和挑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披荊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勇敢、無畏地面對困難,毫不退縮,積極向前。可以用于贊揚有勇氣、決心和毅力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披荊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歷史中的一位名叫劉敬的人物。他在病重的情況下決定起身穿過荊棘,表現出非凡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披荊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披”和名詞“荊”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披荊前行,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
2. 面對挑戰,我們要像劉敬一樣披荊勇往直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劉敬穿過荊棘的形象來記憶披荊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面對困難時也像劉敬一樣勇敢地披荊前行。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歷史中的其他勇敢人物的故事,如岳飛、孫武等,以加深對勇氣和堅持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像劉敬一樣勇敢披荊,克服困難,取得好成績。
2. 初中生:面對高中入學考試的壓力,我決心披荊前行,努力學習。
3. 高中生:大學的夢想讓我勇敢地披荊,不畏艱難,追求自己的目標。
4. 大學生:創業路上充滿了荊棘,但我相信只要披荊勇往直前,一定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