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視
基本解釋
◎ 內視 nèishì
(1) [interospection]∶自我檢查
反聽之則聰,內視之則明。——《史記·商君傳》
(2) [subjective approach to a problem]∶主觀地看待問題
內視而敗矣。——《莊子·列御寇》
英文翻譯
1.【醫】inward vision
詳細解釋
(1).以心為眼。謂憑主觀想象來認識事物。《莊子·列御寇》:“賊莫大乎德有心而心有睫,及其有睫也而內視,內視而敗矣。” 俞樾 《諸子平議·莊子三》:“心有睫,謂以心為睫也……然則心有睫,正內視之謂。內視者,非謂收視返聽也,謂不以目視而以心視也。后世儒者,執一理以斷天下事,近乎心有睫矣。”
(2).內心反省。《文子·上德》:“夫道者內視而自反,故人不小覺,不大迷,不小慧,不大愚。”《史記·商君列傳》:“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彊。”《兒女英雄傳》第三七回:“這章書的大旨,講的是凡人外質雖美,內視自慚,終不免于惡。”
(3).閉目不視外物,專心一意,氣沉丹田。古代養生術之一。亦為道家修煉內丹功夫之一。 晉 葛洪 《抱樸子·用刑》:“譬存玄胎息,呼吸吐納,含景內視,熊經鳥伸者,長生之術也。” 明 劉基 《擬連珠》之五四:“性為欲汨則亂,心為物動則爭。是以絶外交則可以守淡泊,專內視則可以全淳精。”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一:“經曰:坐常欲閉目內視,存見五臟腸胃,久行之,自得分明了了。”參閱 唐 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道林養性》。
成語(Idiom):內視(nèi shì)
發音(Pronunciation):nèi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內心反思、自我審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內視是指人們對自己的內心進行反思、審視,了解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為。它強調個人對內心世界的觀察和了解,以便更好地認識自己、改正錯誤、提高自我。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內視常用于描述個人在面對困難、挫折或失敗時,通過深入思考和反省來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在取得成功后對自己進行反思,以便更好地提升自己。內視也可以用于指導個人修身養性、培養品德和素質的過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內視一詞最早出現在《易經》中,其中有一句話是“內視不疚”,意思是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不會感到內疚。后來,這個詞語逐漸演變為成語,用于描述人們反思自己的內心世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內視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內”表示內心,指的是人的思想、情感等內在世界;“視”表示觀察、審視。兩個字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表示反思、自我審視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遇到困難時總是能夠內視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 在取得成功后,他不忘內視自己的不足,以便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內視”與“內心觀察”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形象的記憶圖像。想象自己站在一個高處,從上往下觀察自己的內心世界,反思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為,以便更好地認識自己、改正錯誤、提高自我。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自省”、“反思”等,以擴大對內視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天晚上都會內視一下自己的學習情況,看看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高。
2. 初中生:考試結束后,我會內視一下自己的答題過程,找出錯誤的原因。
3. 高中生:在選擇大學專業的時候,我需要內視一下自己的興趣和優勢,做出正確的決策。
4. 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后,我會內視一下自己的表現,總結經驗,為將來的就業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