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怒
基本解釋
亦作“鬭怒”。亦作“鬪怒”。1.爭吵;爭斗。《周禮·地官·調人》:“凡有鬭怒者,成之;不可成者,則書之。” 鄭玄 注:“鬭怒,辯訟者也。”《荀子·臣道》:“恭敬,禮也;調和,樂也;謹慎,利也;鬭怒,害也。”
(2).猶激怒。 唐 柳宗元 《貞符》:“孰稱古初樸蒙空侗而無爭,厥流以訛,越乃奮敚鬭怒震動,專肆為淫威?”
成語(Idiom):斗怒
發音(Pronunciation):dòu n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斗怒是指發怒、憤怒、憤慨之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斗怒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斗意呈現出激烈的斗爭,怒意則表現出憤怒的情緒。斗怒的意思是指憤怒到了極點,如同要與天地爭怒一般。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斗怒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非常憤怒,情緒激動,無法控制自己的憤怒之情。可以用在生活、工作、學習等各個場景中,表達強烈的憤怒情緒。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斗怒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后漢書·劉秀傳》。劉秀是東漢末年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在與王莽的斗爭中表現出了強烈的憤怒和決心。有一次,劉秀聽說王莽篡位,他非常憤怒,拿起了刀砍向一塊石頭,砍得手都流血了,但他的憤怒并沒有得到宣泄。這個故事被后人傳頌,成為了斗怒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斗怒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斗是動詞,怒是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聽到這個消息后,斗怒之情溢于言表。
2. 面對不公正的待遇,他內心斗怒不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形象聯想記憶來記憶斗怒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憤怒到了極點,手持刀劍與天地爭怒,表達出強烈的憤怒情緒。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憤怒相關的成語,例如怒發沖冠、怒火中燒等,來豐富對憤怒情緒的表達。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看到別人欺負小動物的時候,心里斗怒不平。
2. 初中生:老師對我不公平評價,我內心斗怒,但還是保持了冷靜。
3. 高中生:面對社會的不公,我憤怒地斗怒,決心要為正義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