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張良借箸
發音(Pronunciation):zhāng liáng jiè z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借用他人的力量或智慧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張良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謀士,而箸是用來夾取食物的工具。據傳,張良年輕時曾在世家當仆人,為了幫助劉邦(后來的漢高祖)實現奪取天下的目標,他找到了項羽的母親,借用箸子表示愿意為項羽效力。這個成語比喻借用他人的力量或智慧來實現自己的目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借用他人的力量或智慧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的情況,尤其適用于謀士策略、團隊合作等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傳說張良是劉邦的重要謀士,他在劉邦奪取天下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張良借箸的典故源自史書《漢書·張良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借箸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聰明人,懂得張良借箸,善于利用他人的力量來實現自己的目標。
2. 在團隊合作中,我們要學會張良借箸,發揮每個人的優勢,共同達成目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張良的形象與箸子聯系起來,想象張良在使用箸子的過程中展現聰明才智,借用箸子寓意借用他人的力量或智慧。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張良和漢高祖劉邦的故事,以及其他與團隊合作、策略等相關的成語,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狡兔三窟”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學會張良借箸,和同學們一起合作完成作業。
2. 初中生:我們班級要學會張良借箸,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3. 高中生:在備戰高考的過程中,我們要學會張良借箸,借用老師和同學們的經驗和智慧來提高自己的成績。